首页 资讯 > 正文

不妨把“父亲”理解为动词 全球微资讯

分享到:

杭州运河亚运公园,一位父亲在陪孩子玩滑板。 视觉中国 图

接到上完书法课的女儿,女儿让我闭上眼睛,她喊123后我才能睁眼。我看到了一幅字,写的是“父爱无声”,这是她给我的父亲节礼物。

对于“无声”两个字,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:


【资料图】

其一,“无声”源自诗圣杜甫《春夜喜雨》中的那句“润物细无声”,意指父亲对孩子的爱很重要,对孩子的影响很大,且父亲的爱与影响经常是潜移默化与循序渐进的,很多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,往往等到较长时间后方才显现。

其二,相对于父亲的“无声”,母亲对孩子的爱经常是“有声”的。做饭、洗衣服、辅导功课、做家委、打听其他孩子的状况……各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操心与担心。相较而言,我做的很少。在很多家庭里,教育与培养孩子的事情多半是母亲在做,这恐怕没有多少人持不同意见。

在教育与陪伴子女过程中,母亲们整体付出更多,父亲们整体付出更少,少数父亲基本上是缺位与缺场的。虽然部分宽容豁达的母亲与“懂事”的孩子,会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父亲的“工作忙碌”“应酬多”“为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的兴旺提供经济基础”,但是上述理由看似正义,却经不起推敲,本质上就是借口。

而从根本上讲,父亲对子女的陪伴不可替代,也不能用母亲来替代,否则就是对“父亲”两个字的误解与亵渎。

对比一下我与孩子妈妈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工作量,坦白说,我经常是“太无声”了。我常以平日里工作忙碌为借口,不去履行一些力所能及的“父爱”,回到家就想葛优躺,看看球赛、喝喝茶,寻找自己的舒适点。

看到女儿专注地看动画片,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冲她大吼大叫;讲了几次的数学题,女儿依然不会做,我就情绪失控对她发飙;儿子兴高采烈地找来绘本请我读给他听,我以时间太晚为由拒绝;明明早上答应儿子下午接他放学,我却抵挡不了兄弟们在篮球群里的吆喝和言语上的撩拨,一次次地做着不守承诺的事。

有时好不容易有空带孩子去公园玩,我却让他们自己“放羊”,很少全程和全身心参与他们的活动或游戏,自己在一旁玩手机;晚上给孩子们讲故事、哄他们睡觉,结果不少时候我讲着讲着,自己先于他们睡着了。

所以,我愈发感觉到,父亲节于我而言,更多是一块遮羞布,或是一块遮掩伤疤的纱布。我平日里的所作所为,值得孩子们的各种赞美、祝福与礼物馈赠吗?我真的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吗?如实说,我内心是充满忐忑的。我感觉我不是个例,不少父亲也和我类似。

心存愧疚或充满自责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做。为了过好下一次父亲节,我决定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出重大调整。首先是从思想上调整,不应或不宜把“父亲”仅仅理解为一个名词,而应该是一个动词,或若干动词的集合。譬如,“像父亲一样做事”“对孩子负责”“做孩子的垂范”“带孩子开展各种社会实践”等。

“好父亲”的标准有很多,但最重要的一条,一定是花了多少时间、多少精力陪伴孩子。与孩子在一起,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陪伴,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。

上一篇:广州四价HPV疫苗预约官网 今日观点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